

秋冬季節呼吸道常見傳染病的預防
隨著秋冬季節的到來,溫度也是在逐漸變冷,許多適宜溫度的細菌病毒等也開始在我們周圍環繞,加上秋冬季節在手衛生等相關清潔方面注意措施也有所松懈,更是易于疾病的發生,那么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秋冬常見的傳染病有哪些以及預防的方式。
常見秋冬季傳染病有:
1、流行性感冒:簡稱流感,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,傳染性強、傳播速度快。主要通過飛沫、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或與被污染物品的接觸傳播。典型的臨床癥狀是:急起高熱、干咳、鼻塞、流涕、咽喉痛,同時伴有全身肌肉酸痛、乏力、食欲減退等全身癥狀,嚴重者有致命的風險!
普通感冒病毒(如鼻病毒),與流感病毒有著相似的感染模式,但其傳染性較弱,全身癥狀較輕,發熱持續時間短,一般5-7天的可痊愈。
流感病毒常見的易感人群為兒童、老年人、孕婦、肥胖者及有基礎疾病的患者,建議易感人群每年9-10月份流感來臨前接種流感疫苗。
2、水痘: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,也可通過接觸帶狀皰疹患者而感染,多以冬春季發病為主,兒童、成人均可發病,其臨床表現以發熱及成批出現周身性紅色斑丘疹、皰疹、痂疹為特征。水痘病毒感染人體后,經過大約2周的潛伏期,患者可出現頭痛、全身不適、發熱、食欲下降等前期癥狀,繼而出現有特征性的紅色斑疹,后變為丘疹,再發展為水皰,常伴有瘙癢,1-2天后開始干枯結痂,持續一周左右痂皮脫落,但一次發病可終身免疫。
3、其他秋冬季節常見傳染病,如流行性腮腺炎、麻疹等,隨著麻風腮疫苗的普遍接種,人群免疫力的提升,近年來該病的發病率明顯減少,仍需注意防范與鑒別。
呼吸道傳染病的預防:
1、注意居室通風,保持空氣流通,保持良好的環境衛生;
2、合理飲食,注意多飲水,多吃蔬菜水果,加強身體鍛煉,增強抵抗力;
3、勤洗手,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,不隨地吐痰,提高自我保護意識,以切斷傳播途徑;
4、戴口罩,盡量不到或少到人群密集、空氣不流通的場所;呼吸道疾病患者在家或外出時要主動佩戴口罩,以免傳染他人;
5、接種疫苗:如針對流感、水痘、麻風腮、流腦疫苗,預防接種疫苗以保護易感人群。
秋冬季節不光易于呼吸道傳染性疾病的傳播,也會產生大量的胃腸道疾病,腸道傳染病經“糞-口”途徑傳播,是“吃進去”的傳染病,通常是由于細菌或病毒污染了手、飲水餐具或食物等,未經過恰當的處理,吃進去后發病。
常見秋冬季腸道傳染病有:
1、手足口?。?主要由腸道病毒71型(EV 71)和柯薩奇病毒A16型(Cox A16)感染所致,多發生于5歲以下兒童,但中學生也有人發病。主要癥狀表現為手、足、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、皰疹,少數重癥病例可出現腦膜炎、腦炎、腦脊髓炎、肺水腫、循環障礙等。
其皮疹有四不像:不像蚊蟲咬、不像藥物疹、不像口唇牙齦皰疹、不像水痘。四不特征:不痛、不癢、不結痂、不留疤。
2、輪狀病毒、諾如病毒,以每年10月中下旬到次年3月發病為主,出現以急性胃腸炎為主的臨床癥狀,即水樣腹瀉,伴有發燒、嘔吐和腹痛,糞便為稀水便或水樣便。也可見頭痛、寒戰和肌肉痛等癥狀,嚴重者可出現脫水。
腸道傳染病的預防:
1、“五要”:飯前便后要洗手,買回水產品要煮熟,隔餐食物要熱透,生熟食品要分開,出現癥狀要就診。
2、“五不要”:生水未煮不要喝,無牌餐飲不光顧,腐爛食品不要吃,暴飲暴食不可取,未消毒物品不要碰。
3、注意環境衛生、飲食衛生和個人衛生。實行垃圾分類,防止水污染;接觸可能被患者排泄物污染的物品要進行消毒。
4、提倡分食制,發生腸道傳染病流行時,群眾應自覺停止宴請聚餐;
5、加強鍛煉身體,增強體質,提高抵抗力;
6、進行必要的預防接種:如手足口疫苗、輪狀病毒、諾如病毒疫苗等。
秋冬季節作為傳染病高發的季節,市民朋友需要提高重視程度,做好疾病的預防工作,對于出現癥狀的市民朋友也不必緊張,盡早前往相關醫療機構就診,按照醫囑治療疾病,相信不久也便會痊愈。
新冠肺炎的預防及治療
新冠肺炎是一種新發傳染病,根據目前對該疾病的認識,在疾病流行期間,個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預防工作。
(1)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。講究個人衛生,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掩住口鼻,勤洗手,不用臟手觸摸口、眼、鼻,不隨地吐痰。
(2)避免聚餐。聚餐人群相互之間都是密切接觸者,咳嗽、打噴嚏產生的飛沫,可直接污染到整個聚餐人群,極易造成疾病傳播。
(3)公共場所佩戴口罩。公共場所人員多,流動量大,人員組成復雜,一旦有病毒攜帶者,很容易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傳播,尤其是人員密集、空氣流動性差的公共場所,例如商場、餐廳、影院、網吧、KTV、車站、機場、碼頭、展覽館等更需要佩戴口罩,保障自身與他人安全。
(4)經常開窗通風。室內環境密閉,容易造成病菌滋生繁殖,增加人體感染疾病的風險。勤開窗通風可有效減少室內致病微生物和其他污染物的含量,陽光中的紫外線還有殺菌作用。因此,每天早中晚均應開窗通風,每次通風不低于15分鐘。
(5)保持居室清潔。居室門把手、遙控器、手機、電話座機、馬桶圈、兒童玩具等是家人經常共用的物品,被病菌污染后這些物品就成為疾病傳播的重要載體和媒介,為了家人健康,應經常用干凈的濕毛巾或濕紙巾擦拭清洗,必要時可使用家用消毒劑擦拭。
(6)勤洗手。經手可傳播多種疾病,如被病菌污染的手接觸食物可傳播消化道疾病,揉眼睛可傳播紅眼病、角膜炎等疾病,摳鼻子可傳播呼吸道疾病等。外出歸來、飯前便后、咳嗽打噴嚏時用手捂口鼻后,都應及時洗手。洗手時,請使用流動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。
(7)外出佩戴口罩。公眾外出前往公共場所、就醫(除發熱門診)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,應正確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(兒童選用性能相當產品)。不隨地吐痰,口鼻分泌物用紙巾包好,棄置于有蓋垃圾箱內。
(8)養成健康生活方式。合理膳食,不暴飲暴食,食用肉類和蛋類要煮熟、煮透。不吸煙,少喝酒,不酗酒。勞逸結合,不熬夜,生活有規律。適當鍛煉,吃動平衡。
(9)做好健康監測。盡可能避免與有呼吸道疾病癥狀(如發熱、咳嗽或打噴嚏等)的人密切接觸。自覺發熱時要主動測量體溫。家中有小孩的,要早晚摸小孩的額頭,如有發熱要為其測量體溫。發現家人有發熱、干咳、乏力等疑似癥狀時,請及時就醫。
總之,建議市民朋友秋冬季節加強個人防護,外出佩戴口罩,隨時保持手衛生,保證充足的睡眠和豐富的營養,適度的體育鍛煉以增強抵抗力,積極盡早接種相關疫苗以提高主動免疫力。
對于已經出現癥狀的市民朋友也不必過于緊張,謹遵醫生的醫囑來用藥,生病期間注意休息,忌食辛辣刺激食物,多飲水,在大量出汗之后及時補充流失的電解質。
新冠疫苗接種的重要性及作用
新冠病毒正在席卷著全球各個角落,而疫苗的接種是能夠有效預防新冠病毒的一種重要方式,那么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接種新冠疫苗的重要性及它的作用。
首先我們知道的是新冠肺炎對公眾來說是易感疾病,對于慢性病人群、老年人的合并重癥率非常高,目前全球病死率超過2%。要控制疾病,關鍵還是要靠疫苗。要達到足夠的人群免疫力,需要絕大多數人都接種疫苗。接種疫苗能夠對個體進行有效保護,并降低感染率、重癥率和病亡率,會讓大多數人產生免疫力,經過研究表明當75%到85%的人群具有免疫力后,就會形成免疫屏障。
很多人接種疫苗的意愿不太強烈是因為擔心疫苗的副作用。接種疫苗有一些副作用是很正常的,有反應才說明疫苗激活了人體的免疫系統。目前,我們還難以給出各類疫苗中長期的安全性評估數據。從短期看,世衛組織所選擇的八九種疫苗都沒有產生嚴重的副反應。從目前數據來看,我國已上市的新冠疫苗對預防重癥的保護率非常高,基本都達到了100%。其中滅活疫苗的發熱副反應低于5%,是現有疫苗中最低的。
總的來說,疫苗的作用是讓大多數人產生保護力,建立免疫屏障,其預防重癥的效果更明顯。經接種過疫苗,不意味著能夠完全避免出現感染,但發病風險會大大降低,同時能夠有效形成免疫屏障,減弱新冠病毒產生對人體的危害。